NAS存储设备为什么不建议用?这些弊端你可能没想过

希捷国行 原装正品 欢迎采购咨询

NAS存储设备为什么不建议用?这些弊端你可能没想过

在数字化浪潮下,NAS(网络附属存储)设备作为热门存储方案备受关注。不过这个打着"私人云存储"旗号的产品,其实暗藏不少使用隐患。当我们深度剖析NAS设备的运行机制,会发现从硬件成本到数据安全都存在诸多争议点。


一、隐形成本远超预期

很多用户被NAS的初始价格误导,某东平台标注的"入门级四盘位NAS仅2000元"只是冰山一角。实际组网需要额外购置硬盘(以4TB红盘为例单块900元)、不间断电源(800元起)、万兆交换机(1500元)等配件,完整搭建成本轻松突破6000元。


二、技术门槛劝退新手

群晖DSM系统虽然号称"易用",但要实现RAID阵列配置、Docker部署、远程访问设置等操作,需要掌握端口映射、DDNS解析等网络知识。第三方论坛数据显示,78%的用户首次安装耗时超6小时,43%需观看10+个教学视频才能正常使用核心功能。

  • 数据安全存重大隐患
  • 2023年网络安全报告指出,默认开放5000/5001管理端口的NAS设备,成为勒索病毒重点攻击目标。更可怕的是,某些品牌的双盘位NAS采用JBOD模式,单块硬盘损坏即导致全部数据丢失,这与企业级存储的RAID6多重冗余保护相差甚远。

  • 维护保养暗藏玄机
  • 7x24小时运行的NAS设备平均故障间隔仅3万小时,意味着3年就需更换硬盘。更糟的是,某些厂商的专用硬盘接口导致兼容性差,某型号NAS更换非认证硬盘后,传输速度骤降70%。主板上的电感线圈在潮湿环境下,氧化故障率高达25%。

    当我们将目光转向替代方案,公有云存储每TB年费仅400元,且包含数据加密和容灾备份。重要资料采用SSD移动硬盘+冷备份的组合,不仅成本节省60%,数据可靠性反而提升3倍。NAS设备或许更适合技术发烧友,但对普通用户可能真不是最优解。